在过去十年里,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层面几乎完成了与豪华品牌的对等竞争,甚至在智能化与新能源赛道率先突破。但在设计这件事上,我们一直被外界期待着答案,究竟何时会出现一台不是模仿欧洲,而是真正拥有自我表达的中国高端车?星途ET5,显然正在成为这个答案。
从技术标签来看,这台车被誉为是“增程版Macan”,但如果把对比停在“像不像”层面,那显然低估了星途ET5的企图心。因为这一次,它不是在追赶模板,而是在试图书写模板之外的审美方向。
我们先看比例。低趴、宽肩、短前悬、溜背线条,这确实是一套豪华运动SUV通用公式,Macan做得极致。

星途ET5也选择沿用这一逻辑,属于正确的路径选择。豪华车的设计从来就不是天马行空,而是在微妙变化与细腻打磨,星途ET5显然理解了这一点。
但它的差异点在于曲面处理。德国人擅长力量,更强调肌肉收紧、张力塑形。星途ET5则更加圆润、屈光更自然,不靠锐利折线抓眼球,而用光影的流动来塑造气场。有人说它像玉,这种比喻并非刻意加戏,这种曲面语言在如今的电车世界里,显得反而温暖、耐看,让审美回到质感本身.

内饰亦如此。中国品牌最早学的是“大屏等于未来”,但用户很快发现过度触控带来割裂体验。星途ET5也保留了实体操作区,这不是倒退,而是要重申汽车是移动工具而非大型手机。豪华是被看见的细节管理,是材质、是触感。麂皮顶棚、精致缝线,以及更克制的智能布局。

当然,设计评价离不开体验逻辑。星途ET5相比豪华燃油SUV最大的底气,在于纯电覆盖日常通勤,增程解决里程焦虑,不需要取舍,不需要妥协。动力输出直接而干净,起步瞬间的加速反应,是燃油车无法复刻的结构优势。而极限测试2000公里续航,不是噱头,是实际出行场景的答案。
智能辅助驾驶同样值得强调。过去两年,豪华品牌反复证明了一件事:堆算力不等于好开,堆传感器不等于可信。星途ET5选择了更实用的路线,不追炫耀,不抢噱头,而是解决真实痛点,拥堵场景下的安全策略、足够的冗余与稳健反应。
所以当年轻用户第一次认真体验星途ET5,它更像是一个成熟的品牌信号,中国车企终于开始从自信到自洽,在国际审美语境里走出了自己的表达。
市场不缺快,而缺足够耐看、足够踏实、足够长久的选择。星途ET5的意义,并不只是像Macan或比Macan更聪明,而是它告诉你:当中国品牌开始认真地、平静地做豪华时,我们终于不必再用别人的语言解释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