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光华董事长:《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》:仰望星空的节气文化
admin18 次
2016年11月30日,中国的“二十四节气—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”项目,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这种黄河流域自然气候运转表现出来的节奏,是我国中原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概括。一定意义上说,这是中国智慧为人类作出的贡献。
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反映季节交替,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反映昼夜长短,小暑、大暑、处暑、小寒、大寒反映气温变化,雨水、谷雨、小雪、大雪反映降水多少,白露、寒露、霜降反映天气现象,小满、芒种是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结,惊蛰、清明反映的则是自然物候的变化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二十四节气的每一个节气下都包含三个物候,每一候都有动物、植物、天气、天象等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。在日月星辰规律性重复运动的框架中,纳入黄河流域植物、动物生命活动情态,使中原时间系统饱满起来。
在中州古籍出版社日前推出的《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》一书中,从立春的第一缕春风,到大寒的冰天雪地,二十四节气如同二十四位优雅的诗人,在岁月的书页上轻轻吟唱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读罢此书,笔者能感受到每一个节气里物候的微妙变化、传统习俗的代代传承、动植物的生息繁衍、顺时饮食的健康智慧,以及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。字里行间,笔者仿佛置身于四季更迭的现场,感受到自然界的呼吸和脉动,更在某种程度上感悟了中国智慧。
中国早期纪时方法,按照郯子的说法,黄帝氏以云纪,炎帝氏以火纪,共工氏以水纪,大皞氏以龙纪,少皞氏纪于鸟等(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)。当人类掌握了圭表测影以定时节的技术后,就把握了太阳运行的规律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在此基础上整合其他天象物候知识,二十四节气逐渐定型,以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知识体系最终胜出。朝日夕月,太阳月亮成为信仰对象。其后即使“腐草为萤”“雀入大水为蛤”等不符合事实,但圭表测影技术的先进性保证了二十四节气知识系统整体的有效性。
中国古代历法不仅是一种纪时方法,而且是一种控制人们生产生活节奏的工具,具有神圣意义,历代相传。尧曰:“咨!尔舜!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”舜亦以命禹(《论语·尧曰》)。上博简《保训》记述文王临终传保,讲述了两个故事,一是舜求得与耕作有关的天文物候知识,二是上甲微从他族借来与战争有关的月令、日禁类知识。在这些春生秋杀信息的引导下,二人都获得巨大成功。历法的制定、颁行、遵守是与国家权威紧密相连的。在“迎夏之典”中,《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》作者据礼书列举了四时八节的国之大典:“冬至祭天于南郊,夏至祭地于北郊,春分朝日于东郊,秋分夕月于西郊。”“立春迎春祀青帝于东郊,立夏迎夏祀赤帝于南郊,立秋迎秋祀白帝于西郊,立冬迎冬祀黑帝于北郊。”按照《礼记·月令》《管子·轻重己》、银雀山汉简《迎四时》等所作设计,四立都要举行迎气仪式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迎气用玉,春以圭,夏以璋,秋以琥,冬以璜。举行仪式的地方有堂有坛,以歌舞祭祀迎接四季神灵的到来。在四立迎气之前,春夏秋冬每季之末,都有送气的仪式。迎夏先要毕春,迎春先要送寒。《礼记·月令》季冬“命有司大难,旁磔,出土牛,以送寒气。”季春“命国难,九门磔攘,以毕春气。”难即傩,“巧笑之瑳,佩玉之傩”(《诗经·卫风·竹竿》)。
评论 | 0 条评论
登录之后才可留言,前往登录